雨燕直播- NBA直播- 足球世界杯 LIVE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江西日报推出社论和六篇系列评论
2025-08-10雨燕直播,NBA直播,世界杯直播,足球直播,台球直播,体育直播,世界杯,欧洲杯,苏超直播,村BA直播,苏超联赛,村超,村超直播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的冲刺期,做好下半年工作事关全局、至关重要。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引领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部署,省委书记尹弘作了讲话。这对于动员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加快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干出好年景,拼出好气象。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满腔热忱投入现代化江西建设的火热实践,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作风建设展现新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交出了一份成之惟艰、提神振气、奋勇拼搏的精彩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站在年中看全年,我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规划顺利收官之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如在库项目不多投资后劲乏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下降,亟须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一些开发区存在“重企业、轻产业”的现象,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短板,作风建设仍需加力,等等。心中有数,才能行之有度。回顾过去半年,我们发展成效的取得,靠的是担当实干、攻坚克难;展望未来,面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更需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以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来谋划和推进工作,自觉从思维定势、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拿出创造性的思路和举措,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题定纲成,乘势而进。省委对下半年工作的部署安排,重点突出、靶向精准、举措务实。我们要深刻领悟这次省委全会部署安排,聚焦六个方面抓问题、盯关键,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突破常规,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要持续加力扩大内需,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更多消费热点。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和工业“顶梁柱”作用,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积极拓展产业新赛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量。要加快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深入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制造业中试平台,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要优化城乡要素配置,既理顺“城”这一边,更顾好“乡”这一头,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要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现代化江西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扩内需、促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项目是发展的动力源、增长点。只要是大项目、好项目,省委、省政府一定全力支持。目前,受财力紧张、地方债限制等因素影响,我省在库大项目不多,投资后劲相对不足。这说明一些领导干部对发展和化债的综合平衡理解还不深、办法还不多。去年以来,中央推出一揽子化债政策,推动各地隐性债务化解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效应,积极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推进项目,在发展中逐步化解风险。要积极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挖掘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城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潜力,加大对传统基础设施投入,持续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全年投资实现1.2万亿元左右的目标。民间投资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要丰富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引导支持更多民营企业进入新兴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领域。以一揽子组合拳,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眼下,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多存少花”问题更加突出,传统消费、大宗消费增长空间受限,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下降,服务消费优质供给不足,新兴服务发展滞后,亟须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点。提振消费重在深挖潜力、丰富供给、拓展场景。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须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更好促进大宗商品消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服务业,培育发展首发、首店经济,持续丰富健康、托育、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场景,推动服务供给从“同质低端”转向“质量跃升”,打造一批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的典型场景,形成更活跃、更强劲的消费市场。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脊梁”。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其表现直接关系到经济大盘的走势。当前,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日益厚实,产业加快提能升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因素不断累积增多。下一步,要认真贯彻全会部署要求,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重点在特色优势上做文章、在提质增量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我省启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数字化转型的应用端看,数字化应用多在单条产线、单个车间,整体辐射作用和链式效应还不强。要坚持点面结合、链群共转,以产业集群为单元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大脑,不断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要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定向培育和引入基础零部件、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产业,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新产业新业态协同联动。
未来产业培育,赛道要选准。近年来,我省新兴产业增长比较快,但总体规模还不大,支撑引领效应不够明显。省委已经明确发展六大未来产业,这次全会聚焦前沿领域,紧密结合江西实际,又研究谋划了6大“主赛道”和9条“高成长赛道”。各地要坚持抢位发展、错位发展,依托各自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要素,科学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选准细分赛道,注重有中出新,推动重点优势产业不断与新技术融合、向新赛道衍生。要耐心培育、舍得投入,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全力争取、各方支持,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带动形成一个产业。
加强招商引资,举措要创新。培育产业增量,招商引资力度必须加大。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拼的不再是优惠政策、财税奖补,而是科学的产业规划、良好的产业生态、一流的营商环境。要积极探索链式招商、资本招商等新模式,持续推进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切实用好用活产业引导基金,招引更多项目落地江西。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主平台,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产业发展定位,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
要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我省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硬骨头”面前仍有攻坚之痛,重要原因就是高能级科创平台不多,且存在资源效率不高、统筹管理不够等问题,在科创方面难以做到“全面开花”。但我们完全有条件在部分优势领域取得突破。要进一步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推动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力量向南昌实验室、赣南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集中,启动实施前沿性、交叉性应用基础研究“2030启航计划”,深入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把创新平台建在产业链、建在重点企业上,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企业、引领产业。
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是排头兵。各地要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7400家。在市场经济中,通过竞争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应有之义。但一些企业不在技术创新上竞争,反而不计成本“卷”产能、“卷”价格、“卷”同行。我们要引导广大企业摒弃“内卷”,拥抱“创新”,有针对性地加强研发,通过技术创新赢得市场竞争;坚持政府和企业双向发力,引导企业切实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产学研合作覆盖率逐步提高,确保今年全省R&D超过2%。
要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只有走向生产线,才能释放创新驱动力。破除瓶颈、解决难题,必须持之以恒在转移转化上下功夫,通过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持续优化“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大胆探索“先试用、后付费”等利益共享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概念验证和中试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要因地制宜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制造业中试平台,实施一批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重大科技成果熟化与工程化项目,让更多新技术通过科技服务结出创新果实。
必须以更高标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城镇发展规律和人口流动趋势,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既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的“面子”,更夯实城市运行治理的“里子”,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加强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城市治理,有效解决交通拥堵、污水处理等“城市病”,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县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承担重要功能。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一批经济强县、农业强县、文旅美县、生态名县,持续增强县城承载能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
必须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我们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持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扭住农业产业化这个关键抓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抓好中晚稻等秋粮生产,力争全年粮食产量达436亿斤。当前有效衔接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要切实抓好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长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加快“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机制,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覆盖,让农民群众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就业之稳,关键在于重点群体。虽然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总量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千方百计稳就业。要持续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发挥“5+2就业之家”服务作用,大力稳岗扩岗,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扎实做好访企拓岗、就业育人、实习就业一体化等工作,大力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深入实施返乡就业帮扶行动,帮助更多返乡农民工实现尽快就业、稳定就业。同时,支持、指导、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中的能人创业,以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
办好民生实事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必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中央赋予我省教育强国建设“1+5”改革试点任务,这是我们补齐教育短板、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要大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县域高中教学质量,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石。要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好用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高效配置、有效下沉。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当前,我省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优,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不足,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壮大网络文学、微短剧、动漫游戏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业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好作风是开山的“斧”,是架桥的“梁”,是前进的“旗”。4个多月来,我省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动解决作风突出问题。然而学习教育“收官”不是“收场”,我们必须坚决摒弃过关思想,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一以贯之、从严从实抓好作风建设。要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后半篇文章”,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尤其是整治违规吃喝决不是“一阵风”,学习教育结束并不等于违规吃喝就可以解禁。要紧盯不放整治违规吃喝问题,持续释放经常抓、长期抓、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坚决防止违规吃喝歪风反弹回潮。要大力纠治政绩观偏差问题,深入开展“三项工程”问题整治“回头看”,坚决杜绝重显绩轻潜绩现象。
如同枷锁,束缚实干者的脚步。近年来,我省持续整治为基层减负,减负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但仍要清醒认识到,问题隐蔽性强、定性难、花样多,常常掩饰以“合规”“正式”的外衣,查处难度较大。要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政务服务,不断改进文风会风,坚决纠治督检考繁复、“指尖上的”等老问题和新变种,推动政策执行从“层层加码”转向“精准滴灌”。要坚持减负与赋能双向发力,着力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腐败问题是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从近年我省查办案件来看,反腐败还远没有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持续加大反腐败力度,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机制措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深化由风查腐,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紧盯16个重点行业突出问题,查找权力运行漏洞,有效补齐制度短板,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要打好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击战”,聚焦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养老服务、中小学教辅等重点攻坚突破,坚决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确保取得标志性成果。